本文作者:李啸天
“蝙蝠侠”换了很多任,有人说最好版本的迈克尔·基顿,有人说是克里斯提安·贝尔,各说各有理。因为《黑暗骑士》的存在,我偏向于贝尔版。
还因为,《黑暗骑士》是大神诺兰的作品。
那么,诺兰最好的电影又是哪部?又是众说纷纭。
有人说是《黑暗骑士》,有人说是《致命魔术》,有人说是《盗梦空间》,还有人说是《记忆碎片》。要我说,我认为最好的还是《黑暗骑士》,因为它将漫改前所未有地推向了制高点,后无来者。
其次,是《致命魔术》,因为它更纯粹,更精致,没有玩概念。《盗梦空间》《星际穿越》《信条》整体上都在玩概念,剑走偏锋,而且越来越偏,并没有不断超越自我,不足为训。
《致命魔术》强大的演员阵容就很值得一说,“蝙蝠侠”克里斯提安·贝尔大战“金刚狼”休·杰克曼自不必说;女主方面,贝丽卡·豪尔PK斯嘉丽·约翰逊,表现的也相当不错。
片中,豪尔作为“蝙蝠侠”贝尔的妻子,她夹在双胞胎兄弟之中而不知,承受着更多的压力与折磨,演绎的丝丝入扣,相当感人。可以说,贝丽卡·豪尔在《致命魔术》中的表现远胜过“寡姐”斯嘉丽·约翰逊。
不过,多年过去“寡姐”斯嘉丽·约翰逊已晋身为好莱坞文艺与商业双栖王牌,影响力与名望自不待言。
贝丽卡·豪尔相对来说,似乎成为了四大主演里名声最小,混得最不好的那一位。尽管她也出演过《午夜巴塞罗那》《对话尼克松》《城中大盗》《超验骇客》《圆梦巨人》《哥斯拉大战金刚》等大大小小的制作,但加分并不多,还是没能成为晋身为好莱坞一线大牌,处于半红不红的境界,多少有些尴尬。
不过,为了证明自己,贝丽卡·豪尔执导了《冒肤之名》,其中感情之细腻,非常动人,还是相当不错的,值得推荐。
今个儿,就来聊聊这部《冒肤之名》。
女演员转型做导演,近几年做的最好的莫过于格蕾塔·葛韦格,《伯德小姐》《小妇人》两部极显功力的作品,迅速让格蕾塔·葛韦格成为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大导。而且,导演的名头也盖过了演员的名头,成为了葛韦格新的名号。
格蕾塔·葛韦格之后,不少好莱坞女演员跟风转型,像奥利维亚·王尔德(《高材生》),雷吉娜·金(《迈阿密一夜》),哈利·贝瑞(《伤痕累累》),布莱丝·达拉斯·霍华德(《曼达洛人》)等等,整体表现还可以,但没有能够复制的格蕾塔·葛韦格的成名之路,只能说让人眼前一亮,至于更大的名气,则尚需更多作品的出炉。
很难说贝丽卡·豪尔算不算跟风,但好在作为导演处女作,《冒肤之名》的整体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。尤其是女主泰莎·汤普森,在她的调教之下,迸发出了惊人的演技。
泰莎·汤普森,这个小个子的黑人女演员,之前在《西部世界》与《雷神》中,戏份都不太多,却能够给人极其深刻的印象,表现相当抢眼。
作为配角,表现给力,真做了主演,反倒没那么亮眼了,泰莎·汤普森主演的《西尔维的爱情》《黑衣人:全球追缉》反倒都不怎么样。
她,亟需一部作品来证明自己。就像贝丽卡·豪尔也需要一部作品来证明自己一样。
《冒肤之名》,就成了她俩相互成全的作品。
《冒肤之名》这个故事,是说泰莎·汤普森饰演的艾琳,突然有一天遇到了一个小时候的好友克莱尔。多年不见,按说应该相见甚欢,无所不谈。但是克莱尔的变化实在太大了,让艾琳有些应接不暇,一时难以反应过来,也有些难以接受。
克莱尔嫁给了一位白人白领,过着中产偏上的生活,而艾琳则过着工薪阶层的生活。两个人之间的差距,的确不小。
但克莱尔见了艾琳之后,却念念不忘,再三来找艾琳,想要融入她的生活圈子。而且,她做到了,还如鱼得水。甚至,将一些原本聚焦在艾琳身上的光芒,都被克莱尔拉拢到了自己的身上。
艾琳在现在的生活圈子里,是诸多活动的组织者,是众人的焦点,可是克莱尔却将这些成果轻易地就夺取了。
艾琳面对突然闯入自己生活中的克莱尔,表现除了极大的不适应,她的疑虑与困惑,她的各种不安与纠结,还有她的排斥与厌倦,以及她的醋意感与失落感,这些情感上的表现,都在泰莎·汤普森的表演中,展现的纤毫毕至,极其精彩。
所以,《冒肤之名》绝对算得上泰莎·汤普森演技大爆发的一部作品。
对感情细腻的表达与呈现,贝丽卡·豪尔一如格蕾塔·葛韦格,将女性导演的细致与温情传达的相当不错,值得赞扬。
黑白色的影像,也使得《冒肤之名》相当文艺,一种浓重的复古的感觉扑面而来,看得人相当有感觉。
不过,我刚看完《冒肤之名》时,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,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好。
然后,又补上了片中克莱尔饰演者鲁丝·内伽主演的《爱恋》,又重温了下《黑色党徒》,终于反应过来,觉察到了《冒肤之名》的bug在哪里了。
《冒肤之名》改编自改编自内拉·拉森于 1929 年撰写的同名小说。由于原著没有看,不太好就原著来说事,仅对影片来谈谈吧。
《冒肤之名》最大的看点,其实是鲁丝·内伽主演的克莱尔。克莱尔明明是一名黑人,却因为肤色相对较浅,便装成自己是一名白人,然后嫁给了一名白人,从而成功摆脱了黑人基层,跻身进入了白人上层社会。
《冒肤之名》的英文名字“Passing”,本身有“通行证”的意思,所以原著也被翻译为“白色通行证”。具体到故事中,就是指克莱尔通过假装是白人,然后又嫁给了一名白人,算是成功拿到了阶层跃升的通行证。
可是,尽管她改变了自己的阶层,却没有能够在白人社会中如鱼得水,反而不断怀念黑人生活。当她见到了艾琳之后,就想方设法要通过艾琳,重新找回身为黑人的乐趣。而且,她做到了,只是让艾琳感到不舒服而已。
就像我们的城乡二元制,一位成功加入都市豪门的农村女,却非要重新厮混到农村生活圈子里。这自然会给接纳她的农村女子很大压力的,毕竟小天鹅重新回到小鸭的队伍中来,会使得小鸭子感受到自己的丑陋的。
这还不重要,重要的是克莱尔与艾琳生活的年代是1920年的美国,那个时候距1960年代的黑人平权运动还有半个世纪呢,黑人与白人之间的隔阂不是一般小,白人对黑人的歧视也非同小可。
克莱尔明明已经拿到了通行证,却偏偏要返回来过通行证之前的生活,这种背经离道的生活方式,注定了她要成为一个悲剧。尤其是他的白人老公是一名疯狂的黑人仇视者。
最终,在一次艾琳主办的黑人聚会上,克莱尔正玩得尽兴。她的白人闯入进来,与克莱尔发现争执,并将她从楼上窗户里推了下去。
克莱尔死了。
她死于白人丈夫的谋杀,也死于自己的选择,还死于艾琳的背叛。
所以,《冒肤之名》是一个悲剧故事。
按说,克莱尔是一个值得让人同情的种族歧视的牺牲品,但是在《冒肤之名》里,鲁丝·内伽主演的克莱尔却让人同情不起来,而是觉得她是一名狐狸精,是一名游猎男人的交际花。泰莎·汤普森饰演的艾琳则让人充满了同情。
可是,这样的表现方式,明明不对啊。
艾琳才是让人讨厌的女人才对。恰恰是她害死了克莱尔,是她的嫉妒心在作祟,是她的不明事理在作怪。但是,泰莎·汤普森的演技实在是太好了,成功将故事的焦点笼罩了她的身上,让她的那些感情的激荡与观众产生了共鸣。
即便是这种共鸣不太对,但是她做到了。
同样的黑白错位的《爱恋》,鲁丝·内伽的表现就给力很多,从开始阶段的柔弱无主见,到后来主动出击,积极维权,这个表演也为她赢得了一个奥斯卡影后的提名,值得。可是,在《冒肤之名》中,鲁丝·内伽的表现显得有些单一了,明明是值得让人同情的悲剧人物,偏偏被她塑造的像个反派一样。
当然,这个与故事的设定有关,与导演的塑造有关。
只能说,贝丽卡·豪尔作为一名女性导演,她成功地将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表现的非常好。但是作为一名白人导演,她又没有能够将“黑人平权”的主题展现的更好一些。明明可以深化影片主题的内容,反倒成了若有若无的背景。将本不必细化的艾琳的情感,却展现的丝丝入扣。这样表现的结果,造成了主题的错乱,本末倒置。
《冒肤之名》真正的主角应该是克莱尔,真正的主题应该是黑人平权。可是呈现出来的一个小品式的文艺故事,更多诉诸的是女人角色的情感问题。
原著这么写,当然没有问题,毕竟小说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,也有了更多的留白,供读者去补充去思考。电影这么表现,就差点意思了。
《胭脂扣》里,故事的表层故事是万梓良与朱宝意之间的感情纠纷,但是整个影片里的故事核心里,梅艳芳与张国荣之间的感情才是真正的核心。万梓良不过是视角人物而已。同样,《末代独裁》里“一美”詹姆斯·麦卡沃伊看起来是第一主角,但不是的,真正的核心依旧是 福里斯特·惠特克。
《冒肤之名》也是,泰莎·汤普森饰演的艾琳是视角人物,是为了引出鲁丝·内伽饰演的克莱尔的悲剧的。但是影片将重点全给了泰莎·汤普森,虽然她演的极好,可是她演的越好,对整个故事越是起到了冲淡的作用,越是一种伤害。
所以说,《冒肤之名》很好看,但还是不够好。本可以做的更好的,结果自我冲淡了。
只改编出了小说的表层,淡化了深邃的主题,可惜。
(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