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类的命名历来被视为一种特权和荣耀。一个人的名字,尤其是女性,代表着身份、地位和存在的独特意义。这也是我在看完《亲爱的妈妈》后,不禁思考其名称背后的深意。
《你好,李焕英》是贾玲为纪念她已故的母亲而创作的作品,片名中的“李焕英”就是贾玲母亲的名字。用真实的名字为电影命名,贾玲展示了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,也让观众对这位母亲的形象有了更加真实、具体的印象。
然后,我们来说说《亲爱的妈妈》。这部作品的原型苏敏阿姨,为了寻找自我、为了从“妈妈”的身份中解脱,毅然选择出游。然而,这部电影并没有以她的真实名字命名,而是选择了一个泛化的称谓:“妈妈”。这就像给一座山取名为“山”或给一条河取名为“河”一样,失去了其特殊性和独特性。
以《亲爱的妈妈》为名,似乎抹去了苏敏阿姨作为一个独立的女性、一个有梦想和追求的个体的存在,她被简化成了一个普通、泛化的“妈妈”形象,而不是那个有名有姓、有故事的“苏敏”。
德国的电影《我的母亲,我的父亲》被翻译成了《我们的父辈》,同样的,我们看到了女性的身份和地位在名称中被淡化。这种命名方式,是否是对女性的一种无形打压和忽视?
而《你好,李焕英》的成功,恰恰证明了一个事实:普通的、真实的、有名有姓的女性同样能够成为电影的中心,她们的故事同样值得被听到、被看到。贾玲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,每一个女性,无论她是谁,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,都应该被尊重和重视。
命名并不仅仅是为了方便区分和称呼,更是对一个人或一个事物的认知和评价。《你好,李焕英》与《亲爱的妈妈》的命名差异,让我们看到了对女性命名的不同态度和理念,也反映出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同评价和期待。
希望在未来,每一个女性都能够被公正地对待,她们的名字和故事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。
#秋日生活打卡季#